close
近年來,本國金融業者和外商銀行併購的效益逐漸顯現,包括在台擁有子行的五家外銀、國內的合庫併農銀、開發金控併證券銀行等案例,都可見其透過併購改善財務槓桿結構、獲利來源比重或者擴大通路的效益。目前在台擁有子行的花旗、匯豐、渣打、星展和澳盛5家都是併購台灣在地銀行,進而大幅開展消金通路,除了渣打、花旗銀行是公開收購新竹商銀、華僑商銀,其餘3家都是自國外總部匯入200億至400億元不等資金,承受本地問題銀行良好資產部位,特別是分行執照。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至於國內金融業者,透過整併的效益也開始陸續顯現。其中以創投起家的開發金控,隨時代變遷不得不尋求轉型,陸續併購凱基證券、萬泰銀行之後,整體獲利來源結構改變,收益更為穩定。凱基銀已成為開發金控獲利主要來源,去年上半年止開發金淨收益中凱基銀行以48%位居三大業務之冠,其次為凱基證券的41%及開發工銀的11%。開發金控財務槓桿在合併凱基銀行後已經從2.9倍大幅提高至5.5倍,但是仍遠低於金控同業14.5倍的水準,近年來透過併購將低槓桿的直接投資業務轉移到高槓桿的商銀業務,截至去年上半年為止,工銀、證券、商銀等三家子公司佔開發金控資本比重分別達36%、34%、30%,和2012年底的64%、27%、9%已經大幅改變。開發金控坦言,銀行穩定性的收益將成為未來獲利的關鍵,若成透過擴大商銀規模確實可以有效提高資本運用效益以及獲利穩定度和成長性。在國內公公併中,合庫併農銀堪稱經典之作,雙方的融合過程也最為順利,特別是員工之間的互動。全國金融業同業工會秘書長韓仕賢認為,由於公股體系的企業文化、勞動條件、升遷制度基本上大同小異,因此在整併過程中的勞資爭議相對來得小,因此也讓員工相對安心,不會產生太多對於「新東家」的質疑。他並舉10年前的合庫併農銀為例指出,就是為了顧及員工權益,合庫併農銀之後並未馬上整併、裁撤在區位上鄰近或重疊的分行,因此即使合併之後,員工也未立即面臨必須換工作地點等問題。當年見證合庫併農銀的現任合庫銀行員工也表示,整合之所以順利,還有另一重點,就是雙方的工會「在合併一年之後才合併」,在合併之後,農銀代表有一定的工會理事席次,不會讓工會的聲音,「一面倒」的偏向其中一方。(工商時報)



高雄網頁設計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衛生桶

});粉碎機

}



0525B8DB07D9D4E1
arrow
arrow

    joey8523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